Mastodon
Featured image of post 2024年阅读总结

2024年阅读总结

目录

数据

今年不包括漫画,一共读了43本,和往年比起来不算多也不算少。没定什么读书挑战,一整年都随着心情选书,当下感兴趣什么就读什么。靠这种自由散漫的读法,遇到了不少四星五星的好书,但是也读到了比往年更多的两星书。一共给出五星5本,四星25本,三星7本,二星6本。题材方面,还是呆在我的老家舒适区,长篇小说。长篇小说占比39%,中短篇小说占比23%,散文等非虚构类占比38%。作者地区数据就不用文字列举了,请看下图。

日本作者占比从去年的史最低又回到了高点,今年读了不少比较火的推理,比如凑佳苗,叶真中显等。也有读属于我的舒适区的西加奈子,同时发现了新的喜欢的作者多和田叶子。最后在年底开始半读半听村上春树。第二大占比的是港台地区,比去年的19.6%更高了,去年主要是因为读了很多西西,今年反而全是读的台湾作家。有我一直爱读的马世芳、吴明益、赖香吟,也有新发现的非常惊艳的邱常婷和原住民作家利格拉樂.阿[女烏]。第三大占比的是中国大陆,从去年的4.3%飞升到18.6%,全部是杨本芬和李娟的功劳。今年读的非虚构主要来自欧美作家,所以欧美地区和起来也有25.5%。最后虽然韩国只有可怜的2.3%(就只有一本),但是是非常喜欢的一本!今年读的最多的作家,毫不意外的是:李娟。一共读了五本,俏皮可爱的散文在睡前帮我带走了不少焦虑。

语言方面,去年有说要多读原版书,今年勉勉强强算是多读了一点。英文7本,日文算上漫画一共6本。还是没有很习惯竖排日文,眼睛好像经常只能抓到汉字。但是边听边读就好读多了,仿佛刚学自行车还在用辅助轮的感觉。年底打折订阅了日区的 Audible,帮我顺利读完除了漫画以外的4本日文小说。

个人最佳

长篇小说

《地球尽头的温室》– 【韩】金草叶

8.4
偶尔我也希望一觉醒来世界毁灭, 可这个世界,美好事物和讨厌的家伙一样多。 31万韩国读者票选“引领韩国未来的青年作家”排名No.1 90后超新星作家金草叶 首部长篇科幻小说 韩国最大线上书店YES24 2021年年度图书 这一次,女孩们成为英雄和主角,以植物的力量改变世 界! - -------------------------- 由于气候恶化,极端天气频发,地球进入“落尘时代”,熟悉的动植物一一灭绝。 人类的体质也发生改变。一类对粉尘产生抗体,遭到抓捕和买卖。另一类成为半人半机器,被曾经的同胞用过即弃。 为隔离粉尘,人类分裂成不同群体。一派在城市里建起巨大玻璃罩保护的“巨蛋城”,少数边缘人和流民则在山区建起“森林村”。 “巨蛋城”里资源匮乏,竞争激烈,人们为自保不惜相互踩踏。“森林村”却在一位传奇女性知秀的带领下,自给自足,收留来自全球各地因战乱、屠杀流离失所的难民。 在森林村深处的密林里,隐藏着一座巨大的温室,其中生长着一种人为制造的奇特植物。有人说,在寂静的深夜里,它会发出荧荧蓝光…… 末日时刻,凡人和英雄都面临抉择。选择爱或选择恨,选择通向不同的未来。
book
作者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转化,讲述了一个在末日时女性与女性拯救世界的故事。世界末日不是几秒的地震,而是落尘造成的长期的灾难。人类的险恶、互相杀戮在末日主题的小说中屡见不鲜。作者更是尖锐地吐槽到末日后活下来的人们都是“没有舍己为人的人的后代”。

作者的笔触和整本小说的氛围真的很奇特,没有轰轰烈烈的世界末日,末日像一个长期的死缓,但是在末日中作者所描绘的温室却让人在死缓中感受到了一种奇特的安稳与舒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羁绊也是克制中带着热情,这种不过度不刻意戏剧化的冷静写法,反而能让更能让我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炽烈情感。虽然没有特意强调性别,但是科幻小说中所有角色都是女性真的很难得!Naomi和Rachel的爱情动容又令人扼腕叹息!

中短篇小说集

《新神》– 【台】邱常婷

0
一個時代的逝去,意味著某些神靈的消散……在這信仰式微的時代,我們需要另一種「信仰的可能」! 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瀚邦文學獎、金車奇幻小說獎得主──邱常婷,從「怪物之鄉」到「新神」,跨越奇幻、兒童、類型、文學書寫,對台灣社會百態的著墨、 對環境議題的關注、對文化現象的體悟。 張亦絢(作家):常婷或許就是未來二十年裡,將帶來最強刺激與最大可能性的台灣小說家之一。」 蕞爾小島在各種族裔、文化與信仰間相互震盪下,處處充滿微小信仰、流動各種信念,舊的鬼魅形貌已隨著時代隱沒,新的神靈意涵於焉而生。 邱常婷的中篇小說集《新神》,收入五則中篇小說,集現實與奇幻於一體,各自獨立卻又巧妙串接: 〈千萬傷疤〉中阿麗莎與小麥的水火邂逅,融道教乩童文化╱BDSM密教儀式的肉身苦痛,開啟另一扇長大成人的門扉; 〈花〉爬梳家族生命記憶的酒店女子,在現實生活與記憶朦朧間,一步步接近外婆口中「花精」的真相; 〈火夢〉描繪出身東部的戴姨,為抽絲剝繭女兒遭逢的意外,再度喚起童年與部落火神首次連結的命定時刻; 〈殺死香蕉樹〉敘說車禍意外撞來的謎樣女子品琴和大學生透露的家族祕密、是非矛盾,都將被砍殺如香蕉樹塊莖,在死亡前懺悔; 〈群山白且冷〉遭逢風災的小鎮,死傷、失蹤未知,鎮警巴布與老神父盧卡欲追索失蹤的孩童,在亡魂鬼魅徘迴的山林間,意外地發現了濕漉漉的祖靈之境…… 《新神》五則中篇小說,角色間微妙連結,以不同的面相照見人們生活中微小的信仰,或有歷史文化的脈絡可循,或純然只是他們自己的幻想,這些面貌不清的嶄新神靈,都將引領眾人前往未知遠方。
book

五个中篇,每篇都穿插着或古老或诡异的宗教信仰,每个宗教信仰又和现代社会的某个面相连接,前一句以为在做梦,后一句又给你真到刺眼的现实。五篇彼此都有细微的联系,这篇里一笔带过的人物,在另一篇的描述里又可以隐约看到一个侧面,从而慢慢在读者的脑袋里拼凑出一副模糊的轮廓。叙述节奏和文笔都很喜欢,看得非常过瘾!

非虚构

《Other Rivers》– 【美】何伟

9.2
An intimate and revelatory eyewitness account of two generations of students in China’s heartland, chronicling a country in the midst of tumultuous change through the prism of its education system More than twenty years after teaching English to China’s first boom generation at a small college in Sichuan Province, Peter Hessler returned to Sichuan to teach the next gen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Hessler and his wife enrolled their twin daughters in a local state-run elementary school, where they were the only Westerners in a student body of about two thousand. Over the years, Hessler had kept in close contact with more than a hundred of his former students, who were now in their forties. By reconnecting with these individuals—members of China’s “Reform generation” —while teaching current undergrads, Hessler was able to gain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China's incredible transformation over the past quarter-century. In the late 1990s, almost all of Hessler's students were the first member of their extended families to become educated. Their parents were subsistence farmers who could offer little guidance as their children entered a brand-new world. By 2019, when Hessler arrived at Sichuan University, he found a very different China and a new kind of student—an only child whose schooling was the object of intense focus from a much more ambitious and sophisticated cohort of parents. Hessler’s new students have a sense of irony about the regime but mostly navigate its restrictions with equanimity, and embrace the astonishing new opportunities China’s boom affords. But the pressures of this system of extreme “meritocracy” at scale can be gruesome, even for much younger children, including his own daughters, who give him and his wife an intimate view into the experience at their local school. In Peter Hessler’s hands,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is the perfect vehicle for examining what’s happened to the country, where it’s going, and what we can learn from it, for good and ill. At a time when anti-Chinese rhetoric in America has grown blunter and uglier, Other Rivers is a tremendous, indeed an essential gift, a work of enormous human empathy that rejects cheap stereotypes and shows us China from the inside out and the bottom up, using as a measuring stick this most universally relatable set of experiences. As both a window onto China and a distant mirror onto America and its own education system, Other Rivers is a classic, a book of tremendous value and compelling human interest.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心脏地带两代学生的亲密而揭示性记录,由一位观察了过去二十五年中中国剧变的作者何伟所撰写。 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初期教授英语二十多年后,何伟回到四川省,教导下一代的学生。他的这段经历也在他的书《江城》中有所记录。同时,何伟和妻子将双胞胎女儿送入了当地一所国立小学,她们是唯一的西方学生。多年来,何伟与许多他在上世纪90年代教过的人保持密切联系。这些人如今已是四十多岁的中国“改革一代”。通过与这些人重聚,同时教导当代的大学生,何伟获得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目睹了中国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 1996年何伟抵达中国时,他班上的几乎所有人都是第一代大学生。他们通常来自大型农村家庭,父母多为维持生计的农民,对孩子踏入全新世界几乎无法提供指导。到2019年,何伟来到四川大学,他见到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中国以及一种新的学生类型——独生子女,他们的教育是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家长群体的重中之重。在四川大学,许多年轻人对体制抱有一种讽刺的态度,但大多数人平静地适应着体制的限制,并拥抱中国崛起带来的机会。然而,极度竞争的压力依然让人精疲力尽,甚至影响到更年幼的孩子——包括何伟的女儿们,她们的学校经历让他得以深入了解当地教育环境。 在何伟的笔下,中国的教育体系成了审视这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完美媒介,让我们从中汲取正面和负面的经验。在美国反华言论愈加尖锐和丑陋之际,《Other Rivers》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巨著,饱含深厚的同理心,摒弃了廉价的刻板印象,从内而外、从下至上地展示了中国。这本书既是对中国的窗口,也是对美国的镜子,堪称这位大师级作者的经典之作。
book
是非常稀少的对中国近几年的社会现状的书写,看得我又是点头又是叹气。希望赶紧出繁体中文(简中是没有希望了)。写两代学生的生活和想法之间的对比,一针见血,上一代人不觉得整个系统需要被改变,是自身需要努力拼搏顺从,而这一代人觉得需要改变却没有办法改变,只能无奈顺从。写自己的女儿去成都公立小学的经历,非常黑色幽默(虽然老师都是好老师),“疫情期间在家长微信群里早起打卡填温度的美国人”这个场景想象一下就觉得又荒谬又好笑。最后女儿的学习成果:虽然没有被政治洗脑,但是两个女儿越来越在乎分数和成绩。对疫情的记录非常宝贵,在中国没有领导的多点抗议似乎能带来更大的效果。整本书透露出作者虽然对学生和中国人本身是抱有希望的,但是对整体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却是非常悲观的。

漫画

今年并没有读新的漫画,只是在追之前的连载。虽然等单行本的时间很漫长,但是读到的结果都很满意!

《女校之星 第四卷》– 【日】和山山

0
爆笑必⾄な⼥⼦校教師の⽇常を描き、⼥性コミック誌「FEEL YOUNG」で好評連載中の『⼥の園の星』 最新4巻、2024年10⽉8⽇(⽕)発売!! 『このマンガがすごい! 2021』宝島社オンナ編第1位、マンガ⼤賞2023第3位、第25回 ⽂化庁メディア芸術祭マンガ部⾨ソーシャル・インパクト賞など各マンガ賞を総なめにし、累計210万部突破!
book
女校老师和学生之间细小但是无厘头的日常真的好有趣,第四卷和山老师的梗也是源源不断,好笑又可爱。看完第四卷又要开始苦苦等待了。

虽然不是最佳,也读得很快乐

长篇小说

《隐蔽嫌疑人》– 【香港】陈浩基

7.3
許友一督察的眉頭緊蹙,無法將視線從衣櫥裡的東西移開。一個又一個標本瓶裡裝的全是人體的殘肢,其中兩瓶最恐怖的「收藏」,裡頭分別裝有一男一女兩顆頭顱:女子容貌娟秀,隱約有種病態美;男子以斷掌掩面,猶如遭遇莫大痛苦。 如此殘忍的手法究竟是何人所為?警方的目光全都指向在同一個房間裡燒炭自殺的另一具男屍。房間主人謝柏宸,中年無業,單身未婚,幾乎可以用「精神異常者殺人分屍、及後因故畏罪自殺」來結案。 沒想到謝母的一句話,竟徹底粉碎了許友一的推論:「他足足二十年沒外出啊!」一個畏懼離家的「繭居族」根本不可能到外面殺人,但謝柏宸若不是兇手,這個殺人魔又是誰?如果兇手仍然逍遙法外,誰將成為他的下一個目標?…… 從疫情衝擊到表裡失序的人心,陳浩基深入香港的時代脈絡,追逐我城的遞變速度,在善惡交錯的喧囂塵世之中,顛覆想像,解構形式,以「分屍奇案」、「逝者告白」、「虛構文本」三線故事層層推進,劇情反轉再反轉,不僅刻劃了人性的幽微明暗,更洞見了生命中的殉美與殘酷。
book
我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心痒想看推理小说!这本真的好香港,虽然最大两个点:援交和隐世青年都不是香港独有的问题,但是整个办案过程中也涉及到了其他很香港的社会议题,比如申请公屋常年轮不到,老旧密集型大厦大火,警民关系恶化等。没想到最后的反转来自于友情亲情爱情杂糅的情感,很暖心。整本小说都在港岛转悠,这让成天在港岛混的我莫名感到亲切。第一次看小说,脑中的地图可以跟上作者的路线。

《女族记事》– 【台】利格拉樂.阿[女烏]

0
mamazangljan王國子孫分家的衝擊,讓部落的天空充滿不祥的耳語,vuvu樂歌安族老不以傳統方式分家後一病不起,轉眼很快過世。排灣族古葬禮當下,鷹族一隻接著一隻出現上空環繞,象徵祖靈護送樂歌安回到大武山。年輕的孫女魯真倉促繼承族長,但族裡因為外教的影響,Pulingav女巫繼承之路早已斷裂,傳統的安靈儀式只能拜託隔壁部落分支的女巫召喚祖靈與樂歌安亡靈到來。 在樂歌安的遺物中,魯真發現一柄古老木雕梳子與簪子,她問到ina吾艾——樂歌安從小一起長大的鄰居友伴,牽動一世紀的部落三代原住民女性們強韌的生命史就此打開……
book
题材真的很吸引人:排湾族母系部落三代族长家族历史。家族历史里也映射出了当时时代大环境(日据和战败)对部落的影响,后半段女族长的果断机制的应对策略和排湾族的传统仪式写得很精彩。里面也提到一点原住民和眷村人,平地人的矛盾与融合。但是感觉跳跃时间线的写法没有很自然,有点影响到叙事节奏。

中短篇小说集

《Nadirs》–【德】Herta Muller

0
Juxtaposing reality and fantasy, nightmares and dark laughter, "Nadirs" is a collection of largely autobiographical stories based on Herta Muller's childhood in the Romanian countryside. The individual tales reveal a child's often nightmarish impressions of life in her village. Seamlessly mixing reality with dream-like images, they brilliantly convey the inner, troubled life of a child and at the same time capture the violence and corruption of life under an oppressive state. Herta Muller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prolific and acclaimed German-language writers of the last two decades. Born in 1953 in the Banat, a German-language region of Romania, she emigrated to West Berlin in 1987 and currently lives in Berlin. She has received numerous literary awards, including the 2009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Sieglinde Lug is a professor emerita of German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t the University of Denver
book
主要写了作者童年在罗马尼亚村庄里贫苦萧瑟的故事,但是每一篇好像并没有明确的故事线,更像是在描述童年时候的梦。小说里的语言也是流动和通感的,好像在看一个只有黑白和泥土黄的万花筒,变来变去都是被战争肆虐过后无形的苦。

《献灯使》– 【日】多和田叶子

0
持續著鎖國狀態到了某一日的「日本」。 在這裡的老人即使超過了一百歲,還是很健康,但是孩子們卻連步行到學校的力氣也沒有……。 寄託於新一世代的希望究竟是什麼呢?! 遭受大災難的摧殘之後,處於外來語、汽車、網路都消失的鎖國狀態下的日本,對於被剝奪死亡權利世代的老人義郎而言,無時無刻不擔心體弱、俊美的曾孫無名。 而長大成年的無名,終於要面對肩負「獻燈使」的重任、前往海外的命運……。
book
五篇短篇小说,印象最深的是《献灯使》和《动物巴别塔》。《献灯使》有点像反乌托邦题材,311后日本因为核电事故闭关锁国,老人不死,孩童羸弱,外来文字也被禁止,在这个末日里每一个设定都显得夸张但是合理。《动物巴别塔》里,人类已经灭绝了(鼓掌),整篇用动物的口吻讲着人类做的蠢事,讽刺得很过瘾。

非虚构

《中亚行纪》– 【挪威】埃丽卡·法特兰

8.6
欧洲十大新声音|韦塞尔奖|爱德华•斯坦福最佳旅行作家入围|挪威书商非虚构奖 亚历山大的军队将吉尔吉斯斯坦的胡桃木带回欧洲,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雅格诺布谷,人们还在使用丝绸之路上的主要用语——古雅格诺比语,生活遵循着另一种时间节奏。然而这五个国家一直被随意归为一个地区:先是作为亚洲到波斯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广阔地带,又被视为俄罗斯和英国大博弈的舞台。从里海之滨的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向东穿过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这些国家曾经是苏联最远的边境线。 社会人类学家埃丽卡•法特兰踏上一段即使是最老练的环球旅行者也很少涉足的旅程,探索五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成员国,自1991年陆续独立后,它们的现状如何? 法特兰穿越土库曼斯坦这个多数世人被禁止进入的国家,前往哈萨克斯坦巨大而荒凉的核爆试验地,在干涸的咸海岸边遇到中国的捕虾人,还遇见自二百年前在吉尔吉斯斯坦平原上生活的德国门诺派教徒。她背包走遍了每个共和国的角落,将这五个中亚国家现在和过去的历史、文化和地理风貌完整介绍给读者,并特别关注每个国家女性生存的现状。《中亚行纪》是一部“穿越中亚的奥德赛”,一位青年人类学家的探索之旅。 *后苏联时代下年轻的中亚国家的现状以及地处俄罗斯文化圈中人民的选择 “当她带我们回到过去时,这些地区的复杂与美丽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这五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各自拥有不同的人文与地貌,远在苏联之前就有着复杂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尽管这五个国家在许多方面都颇为不同,但它们拥有共同的起源与命运:从1922年到1991年,近七十年的时间里,他们都是苏联——那个在世界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型社会实验——的一部分。自1991年陆续独立后,它们的现状如何? *青年人类学家筹备多年,当代关于中亚五国现状观察ZUI全面的非虚构杰作 作者埃丽卡•法特兰花费数年时间研究,两次进入中亚旅行采访,包括土库曼斯坦这个少有人被允许进入的国家。她在穿越哈萨克斯坦的火车上和陌生人一起喝伏特加吃鱼子酱,参加塔吉克斯坦农村的婚礼,亲眼见到土库曼斯坦总统参加赛马的惊心动魄的瞬间。从沙漠到草原,从农田到雪山,从保留着传统文化的古老城市到新兴都市,一路上与导游、卡车和出租车司机、年轻母亲、考古学家、火车上的乘客、德裔门诺派教徒、移民官员和电视记者交谈。详细记录了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有一席之地的突厥民族的国家化现状。形成了这部结合游记、历史与社会学调查的非虚构杰作。 *深刻的风土人物观察记录,深入当地生活,关注女性处境 在土库曼斯坦与哈萨克斯坦一夫多妻盛行;塔吉克斯坦有大量男性前往俄罗斯工作,他们有不少在当地再婚取了俄罗斯老婆,抛弃家乡的妻子;吉尔吉斯斯坦更有恶名昭彰的“绑架新娘”传统,年轻女性被强掳上车并被迫结婚……作者通晓包括俄语,能与当地人充分沟通,并特别关注每个国家女性生存的现状。“二十一岁的萝扎是在一天晚上从化妆品店下班回家的路上被绑架的,此时她已经在比什凯克生活了三年。这一切都不是意外:绑架她的男人知道她下班的时间,以及她通常走哪条路回家。在萝扎独自走到一条空无一人的昏暗街道上时,他动了手。他借了一辆小巴士,并带了十个村里的朋友。这些朋友强行将萝扎拖进小巴士里,把她绑在一个座位上。‘我已经绑架了你。你要做我老婆了。’坐在驾驶座上的男人宣布。”
book
透过路途上看到的风景,接触到的人来写造成这样的社会景象的背后的政治与经济,最后再延伸到形成现在的政治经济情况的历史背景。从景色到历史,一气呵成,语言平实但毫不枯燥。和其他写中亚地区的旅行文学作品相比,作者更关注儿童和女性的生存处境。作者对中亚五国的整体态度有点像何伟对中国的态度,人都是好人,但是在这样的经济和政治下的未来是未知中带着悲观的。

《人类学好野》–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学者

0
人類學是甚麼?就是學人類啊! 人類,在地球上各處生息。 人類學家,在世界各地的田野中經歷,親身走進他人的生活與生命, 把細碎的日常,拼湊出「人類社會與文化」的大圖畫。 一群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學者,走訪你能想像的各種社群和田野: 在巴基斯坦的市集學寶石切割,到台灣的漁港看海洋生態發展; 在香港的重慶大廈與難民對話,到意大利當華人女咖啡師…… 人類生活複雜又「奇怪」,平常中見「異常」, 見微知著,看似瑣碎的情境構成人類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了解其他人類,是要理解,亦為反思。 每個人也可以是人類學家,尋找自己生活中的「人類學感」。 關於人類的,還有很多要學。
book
有点像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各个学者的论文概述集,选题都很有意思,跨度也很广,而且选的都是社会中不太容易被注意到的关系和群体。印象比较深的是鱼类养殖,菲佣间的同性关系和假肢使用者这几篇,非常能感受到人类学的价值,和整个社会中的群体多样性。

2025 目标

还是没有什么固定的目标,希望多接触一点不同地区的书,2024年完全没有读拉美地区,东南亚和非洲地区的书,2025年要多宽展一下书域。以及继续多读日文原版,努力摆脱辅助轮!

💖
Built with Hugo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