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odon
Featured image of post 瞎读《惘然记》

瞎读《惘然记》

一篇没头没尾的张爱玲散文《惘然记》(皇冠张爱玲百年纪念版)读后感。

目录

对《谈看书》、《谈看书后记》的抱怨

《谈看书》和《谈看书后记》是我目前读过的散文中,最难读的。不是什么褒奖的话。当然和预期也有关系,我预期是她会写一些她对“看书“这件事的看法,或者她自己的读书之道。结果两篇连起来一百多页的内容,几乎都在复述。如此长篇的散文,虽然形散,文散,话题散,亮点还是有的。比如《谈看书》一开始花了大幅篇幅讲的“人种学“这种在21世纪已经很少看到的讨论,以及很简略地提到作者对”政治正确“在学术中的影响的看法,都是令人眼前一亮的。中段也零零散散地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小说的看法,中西方社会小说的比较,还是能获得一些有趣的信息的。不过从《谈看书》的后半段开始,一直到《谈看书后记》,几乎全篇都在复述英国叛舰的故事。我甚至没有看出作者的写作逻辑,合上书回忆,完全不知道是不是根据时间顺序的叙述。硬着头皮看下去完全是因为有一种奇怪的恶作剧心理。中间也确实有作者自己的想法,但往往就是一两句疑问句,大意就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总体而言,从讲英国叛舰开始,文章就变得不知所云。

我看作者骂自己

昨天(2022年5月18日)晚上终于翻过了《谈看书后记》这座大山,简直柳暗花明 !连着两篇吐槽自己。先是骂自己的小说《连环套》,说回看的时候,一直龇牙咧嘴,被自己恶心到喊“eeeeew”。这样子仿佛成年人回看自己的 QQ 空间日记(当然《连环套》也没有这么差,那一堆夫人虚伪的对话和表情,其实还挺有嚼劲)。后面一篇写她自己对于别人冒名写的小说看法。这篇冒名小说之烂,言语中都能看出,张爱玲简直气死了。但是也不是气别人冒名这件事,她似乎对别人的批评不太在意,主要气自己浪费时间,看了这么一本烂作。文章最后写道“可千万不要给引起好奇心来,去买本来看看。薄薄一本,每章前后空白特多。奇文共欣赏,都以奉告,别无细节”。不禁让我想到《跟宇宙结婚》里青年老师介绍0分日剧,十集就这么点破烂东西,千万别看。听众反而更爱听0分日剧的吐槽。当然张爱玲最后还是骂了骂自己,骂得比较狠“活该!谁叫你眼高手低,至于写不出东西来,让人家写出这样的东西算你的,也就有人相信,香港报上还登过书评”。

吐槽大会和美食专家

后面一篇写吃的,简直是吐槽大会。先吐槽周作人写吃的,翻来覆去就写点绍兴菜,看厌了;后面又吐槽时髦美国人(aka 中产白人)吃蕃茄酱拌 cottage cheese 就是在吃橡皮味的脱脂牛奶渣。最好笑的是写自己在香港偶遇一家德国面包房,进去买了一个黑面包。回到家发现面包硬如磐石,切得满头大汗。好不容易切开,发现里面有一条淡黄色直头发,吐槽说道“显然是一名青壮年斯拉夫男子手制作,验明正身无误”。这无奈自嘲的口吻,实在是可爱。除了吐槽,里面的食物描写是很精致的。各个国家的各种小点心,都写得让人垂涎欲滴。这种小点心几乎都是张爱玲小时候在上海吃到的,长大以后去了别的地方,再遇到类似的小点心,往往没有小时候吃到的精致美味。可见当时上海的开放程度和张爱玲的家世,毕竟普通人家在清末这种动荡年代,饭也吃不饱。印象最深的还是张爱玲描写那碗炒苋菜。“苋菜上市的季节,我总是捧着一碗乌油油紫红夹墨绿丝的苋菜,里面一颗颗肥白的蒜瓣染成浅粉红。在天光下过街,像捧着一盆常见的不知名的西洋盆栽,小粉红花,斑斑点点暗红苔绿相同的锯齿边大尖叶子,朱翠离披,不过这花不香,没有热乎乎的苋菜香“。”乌油油紫红夹墨绿丝“和”肥白的蒜瓣染成浅粉红“这红绿对比,画面一下子就鲜活起来了。在春天热闹的街道上,有个顶着蘑菇头的小女孩,捧着一碗刚出锅的蒜炒苋菜,小心翼翼地过马路。画面的色彩加上人物的动作,像是电影中的一幕,温暖又活力。看了很多张爱玲的小说文章,知道她很会写服装和色彩,她把这种技巧用在了写炒苋菜上,也是一绝。

Built with Hugo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